當寧夏的非遺項目——農民畫與漆畫藝術相遇,會產生什么樣的交集?即日起至3月17日,寧夏文化館二樓展出的“材料與圖式——2019福建漆畫全國巡回展”中,寧夏6位農民畫傳承人創作的8幅農民漆畫作品也同時展出,這些洋溢著泥土芬芳的漆畫作品,因著漆工藝和農民畫技藝的結合,悄然托起一個全新的文化符號。
2019福建漆畫全國巡回展在寧夏文化館展出
福建是近現代中國漆藝發源地之一,近年來,福建漆畫家們在傳承先輩技藝的同時,一直在漆畫的材料和圖式上進行不懈探索,通過對傳統漆藝的再發掘與表現,讓具有八千年歷史的漆文化展現出永恒的魅力。閩寧加強文化協作,由福建省藝術館、寧夏文化館聯合協辦的“閩寧農民畫創作群體漆藝實驗班”,以非遺項目農民畫為實驗對象,將漆工藝與農民畫進行創作技藝結合,讓“下里巴人”的農民畫與“陽春白雪”的漆畫之間產生奇妙的交集。
農民漆畫是從藝術融合和精準扶貧的角度,讓寧夏非遺項目農民畫進入漆語境,以漆藝導師帶班制的形式,根據農民畫創作群體的需求,將漆藝技法實驗性地融入農民畫。來自寧夏的楊曉梅、韓曉莉、呂具生、田坤等6名學員在福建省經過40天的封閉式培訓,以寧夏地區風土人情為內容,創作出8幅漆畫作品,以原鄉的形態向你我走來。
此次展出,為兩省區文化藝術協同發展搭建了橋梁,更為傳統藝術的傳承發展拓寬了交流渠道。(記者 陳秀梅 文/圖)
楊曉梅的《《套種套種》》